有關”推恩眾建”典故
時間:2021/04/14 16:01 | 分類:歷史典故以下文字資料是由(歷史新知網m.franklinshandcream.com)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后發布的內容,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!
漢武帝時,推行「推恩眾建」,諸侯國土更小,行政權直接由朝廷行使,這是漢走 ... 集權大帝國的重要過程。
相關史料主要見于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等
1. 《漢書?中山靖王傳》:「武帝初即位,大臣懲吳楚七國行事,議者多冤晁錯之策。皆以諸侯連城數十,泰強,欲稍侵削,數奏暴其惡?!怪T侯王國經景帝時代的整頓,實力大為削弱,但它們的領土依然相當廣闊,武帝廳從主父偃的計策,于元朔二年頒布所謂「推恩之令」,準許諸侯王將土地分封給嫡子之外的諸子,這一來,諸侯王國愈分愈小,大都小于一郡了。
2.其事在元朔二年,主父偃說上曰:「古者諸侯不過百里,強弱之形易制。今諸侯或連城數十,地方千里,緩則驕奢易為 ... ,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。今以法割削之,則逆節萌起,前日晁錯是也。今諸侯子弟或十數,而適嗣代立,余雖骨肉,無尺寸地封,則仁孝之道不宣。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,以地侯之。彼人人喜得所愿,上以德施,實分其國,不削而稍弱矣?!褂谑巧蠌钠溆?。(《史記》卷一百一十二
平津侯主父列傳)
3.主父偃的這個建議,其實是賈誼眾建諸侯之遺意。而從此漢代的諸侯,遂永不為患,此誠分解封建勢力一至微妙之 ... 也。又王國所有官員皆由中央朝廷派遣,諸侯王不得擅自任命官吏,然后中央集權之基礎乃大定。
4.賈誼「眾建」之策乃是向漢文帝建議,寫在他的〈治安策〉中,賈誼對于諸侯的建議是「眾建諸侯而少其力」,他說:「欲天下之治安,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,力少則易使以義,國小則無邪心?!蛊渲小副娊ㄖT侯而少其力」的意思是想要天下治理安定,不如多分封諸侯,從而削弱(每個諸侯)的實力。文帝直到十六年(西元前164年),齊國諸侯死了,將其國分為六國;又將曾經叛亂的淮南國分為三國。
5.對于列侯,武帝也不放過,常借微罪把他們廢掉。
注:景帝時,吳王劉濞對中央的反抗,已趨明朗。晁錯建議對諸侯采行強硬的削地政策,他說:「今削之亦反,不削亦反。削之,其反亟,禍小;不削之,其反遲,禍大?!挂馑际侵T侯國遲早會反,削地迫使他們倉猝發難,戰爭反易解決,若等各國準備妥善,局面便難收拾。景帝三年(西元前154年),削掉楚國、趙國、膠西國的一些地,又要削吳國會稽、豫章二郡,于是吳王約好膠西、楚、趙、濟南、淄川、膠東各國造反,以誅討晁錯為號召。景帝不愿戰事擴大,遂誅晁錯,但未止住叛變。七國之亂后來由周亞夫將軍平定。
更正:
1.武帝廳從主父偃的計策→武帝聽從主父偃的計策
5.列侯對中央,有「獻酎金」助祭高廟之制。武帝一朝,列侯因酎金成色惡劣或斤兩不足而奪爵的,單元鼎五年就有106人,武帝時代因無后與友最被除國的便有126人。侯王的大量被黜,解除了詩行中央集權的后顧之憂。
6.賈誼在〈治安策〉中痛陳諸侯尾大不掉之勢,必將成為朝廷心腹大患:「夫樹國固, 必相疑之勢,下數被其殃, 上數爽其憂, 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.……其異姓負強而動者, 漢已幸勝之矣, 又不易其所以然.同姓襲是跡而,既有征矣,其勢盡又復然(燃).殃禍之變,未知所移?!官Z誼認為兵不血刃的解決之道乃是「眾建諸侯而少其力」,借著諸子皆可分封,削弱諸侯勢力,最后「衣食租稅與富人無異」 ,這是釜底抽薪的妙招。主父偃的「推恩」只是新瓶裝舊酒,推恩者推廣圣上之恩澤也。
更正:
6.同姓襲是跡而→同姓襲是跡而動
網路上討論「推恩眾建」的文章多只提賈誼的〈治安策〉,卻罕見討論《史記》卷112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的一段建議,從各種利害角度分析,也明白指出晁錯激烈削地的辦法行不通,權衡各種策略的利弊得失后,提出「推恩眾建」的計策,比賈誼的看法更深入更實際,就是這番建議打動了漢武帝,所以主父偃的計策才是漢武帝實施「推恩眾建」的關鍵。